超低温空气源热泵与普通空气源热泵有哪些区别?


随着“煤改电”项目的火热开展,空气源热泵作为行业黑马脱颖而出,随之不少专家学者尤其对超低温空气源热泵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随着空气源热泵供暖技术进步,其低温制热性能水平逐步提高,很多空气源热泵供暖产品陆续进入西部、北部等高原、严寒地区。很多用户在选择空气源热泵的时候,面对普通家用空气源热泵与超低温空气源热泵,他们并不知道有什么区别,是超低温空气源热泵就一定比空气源热泵好吗?超低温空气源热泵适用于什么样的环境?为了让大家更明确两者之间的差异,做以下汇总。相信大家对普通空气源热泵的原理和性能已经很了解了,所以这里不再赘述,我们重点针对超低温空气源热泵及其与常规空气源热泵之间的区别进行阐述。

                                                            1.
图片
超低温空气源热泵的特点 

1、超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是一种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高科技热水设备,可用于别墅、写字楼、酒店、医院、工厂、宾馆、学校、休闲中心、小区集中供暖等各类建筑场所冬天供暖、夏天制冷及制取生活热水使用。

 2、超低温空气源热泵供暖机组在-20℃下可以正常使用,能效比可达2.0以上,在欧盟十几个国家冬季用于室内采暖,也是一款特别适合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冬季供暖的节能设备,在寒冷地区作为房间供暖单独使用。

 3、北方低温空气源热泵供暖超低温空气源热泵采用欧洲寒冷地区使用的超低温压缩机及低温高效环保制冷制404A,机组在环境温度大幅下降时制热量衰减极少,充分保证制热效果。

 4、超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以制热为主,制冷为辅设计,免去既要安装供暖设备又要安装空调解决夏天制冷的麻烦。


                                                              2.
图片

普通空气源热泵与超低温空气源热泵的区别

普通空气源热泵与超低温空气源热泵组成部分都一样,其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配置不一样

超低温空气源热泵采用的是低温压缩机(日立低温压缩机或谷轮),雪中采用的是低温冷媒(404);常规空气源热泵采用的是常温压缩机(松下压缩机)和常温雪中(R22)。

 

2、使用温度范围不一样

超低温空气源热泵在-25℃以上可正常使用;常规空气源热泵在5℃以上使用。

 

3、能效不一样

超低温空气源热泵在低温下供暖效率要比常规热泵高30%,在-20℃综合能效比在1.8左右;在低温下使用比常规热泵更节能。

 

4、价格不一样

超低温空气源热泵价格比常规空气源热泵造价高。

 

通过以上论述,相信大家已经明白超低温空气源热泵与常规空气源热泵的区别,因此,大家在购买热泵的时候,要全面了解相应商品,根据自己在当地的使用环境进行选择。


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末端设备设计
一、热泵供暖末端设备
由于空气源热泵的特点和能效比的关系,空气源热泵供应的热水温度应处在技术经济合理的工况,这就决定了供暖末端宜采用低温的散热设备。目前采用的末端设备有:地板辐射供暖、风机盘管供暖、散热器供暖,它们各有不同的特点,适合不同需求。
低温地板供暖提高了舒适度,可有效节约能源;不占房间的有效使用面积,可以自由地装修墙面、地面和摆放家具;具有非常好的隔音效果,减少楼层噪音。但地板供暖系统的结构繁杂,有8cm填充层的占用层高,会给人以压抑感;在二次装修时易被破坏,修复则会留有埋在地下的接头,留下隐患。构造层蓄热使得房间升温时间较长,热惰性大。

散热器供暖安装容易、维修简单,色彩多样、外观优雅、极易与家装融合,房间可利用散热器上的温控阀单独调节房间温度,管路少、无立管、泄露亦少,设计计算较简单,房间升温快、温度调节灵活。但散热器供暖占用室内空间,一般热媒供水温度较高,影响热泵供暖的能效比。

风机盘管供暖升温快、调节灵活、空调供暖两用、冷暖两用、节省投资,可根据需要安装在地面或顶棚。但是,热空气在顶部有效利用差、运行容易产生噪音。


二、末端设备热媒温度

空气源热泵供应的热水温度越高,能效比越低,表1是空气源热泵在某一工况下出口热水温度升高COP的变化情况。热泵供暖末端采用的地板辐射供暖、散热器供暖、风机盘管供暖由于散热方式不同,采用的热水温度也有所不同。


表1 空气源热泵出口热水温度与COP变化情况

热水

温度(℃)

75

70

65

60

55

50

45

40

COP值

2.20

2.36

2.56

2.80

3.08

3.42

3.85

4.40


GB 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第3.1.1条规定: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供、回水温度应由计算确定,供水温度不应大于60℃,供回水温差不宜大于10℃且不宜小于5℃。民用建筑供水温度宜采用35~45℃。

JGJ 242-2012《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中规定: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供水温度宜采用35℃~45℃,不应超过60℃;供回水空气源热泵供暖技术应用分析温差不宜大于10℃,且不宜小于5℃;风机盘管供暖一般采用的热水温度进水60℃,回水50℃;对于空气源热泵供暖进水温度为45℃,回水温度为45℃。地板辐射供暖、风机盘管供暖热水温度对于空气源热泵供暖具有合理的能效比。

GB 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第5.3.1散热器供暖系统应采用热水作为热媒;散热器集中供暖系统宜按75℃/50℃连续供暖进行设计,且供水温度不宜大于85℃,供回水温差不宜小于20℃。对于散热器集中供暖,空气源热泵供暖热水温度按75℃/50℃设计仍使能效比处在不合理的工况下。

然而,通过对供暖系统的实际运行调查,目前北方地区大多数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运行参数,就是在最冷月运行参数也远远小于设计工况。对北方几十个城市调查结果是:二次网供水温度约在47℃~63℃,回水温度约在40℃~50℃,运行温差约为7.8℃~14.7℃,温差均小于设计温差20℃。

空气源热泵的最佳工作状态是提供50℃以下的热水。以往空气源热泵用于建筑采暖不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于供暖散热器要求热水温度为80℃,在这种工作状态下,空气源热泵的能效比太低,不经济。散热器低温供暖研究认为60℃/45℃具有技术经济合理性和可行性。而针对空气源热泵供暖热媒参数完全可以降至和生活热水供应的温度一致。


三、空气源热泵供暖末端设计

空气源热泵供暖具有诸多优点。但使用受到环境温度的限制,不同区域、不同末端装置设计时应考虑以下问题。

室内供暖计算温度:根据GB 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规定,南北方室内设计温度不同:严寒和寒冷地区主要房间应采用18℃~24℃;夏热冬冷地区主要房间宜采用16℃~22℃。

选用末端设备时应考虑房间功能、生活习惯和运行方式,从舒适性和经济性方面考虑,选择适合住户需求的地板辐射供暖、风机盘管供暖、散热器供暖形式。新建与既有建筑增设供暖设施要加以区别:新建住宅可完全按设计规范规定进行,而既有建筑增设供暖设施要考虑住户的具体要求,可进行局部主要房间加装供暖设施。既有建筑增设地板辐射供暖时应考虑荷载,尽量采用干式地板供暖,并考虑局部供暖和家具摆放遮挡。地面饰面层应采用热阻小的材料。各环路长度应尽可能一致,并加设调节和环路关断阀门。加热管布置方式可采用图2的形式。


   

(a)                    (b)


 

(c)

图2 加热管布置方式


风机盘管冷暖两用,供水温度可降低,用于住宅供暖时宜立式安装,宜靠外窗设置。散热器用于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热媒温度可降低与热水供应温度55℃一致。其散热量计算完全可按各类散热器给出的实验公式,代入ΔT℃进行计算即可。图3是对同一组散热器分别对温差ΔT=15℃~65℃进行分段实验和连续实验的结果,低温工况的散热量可视为ΔT=40℃~65℃试验曲线的延长线。

 

图3 散热器热量实验公式


散热器供暖按低温参数设计,会增加散热器数量,但是低温供暖的特点是舒适和节能。

对于分户独立供暖系统,考虑到管道布置、家具摆放和空间使用等因素,散热器完全可在内墙布置,不必强调靠外窗布置。

空气源热泵同时用于生活热水供应和供暖应对生活热水单独设置管道,避免对供暖系统产生腐蚀。对于分户独立闭式系统几乎可以不顾虑散热器的腐蚀问题,由于供暖的热负荷计算是按累年平均不保证5d统计确定的供暖室外空气温度计算参数,因此,当室外温度减低房间需要供应的热负荷增大,而空气源热泵COP值会下降时,为解决这一矛盾,必要时应考虑采取耦合热泵系统优势互补或辅助热源的经济可行性。

对于空气源热泵作为集中供暖的热源,由于空气源热泵的特点,为减少输送热损失和管网造价,不宜较长距离输送热媒。


浙江凯亚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业务1:联系人:周经理

电话:13857978098 QQ:3486999428

业务2:联系人:蒙经理

电话:13625799178 QQ:3279871600

邮箱:13857978098@163.com kaiyajieneng@163.com